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致力于尖端装备的现代化与高新材料的产业化

【中华工商时报】张国良:做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

2019-11-20 字号

与其说张国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追梦的人,而这个梦就是产业报国,为国争光。正如张国良写给时任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永顺的一首散文诗所言:“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我知道中国的军民产业对碳纤维的渴盼,打破西方国家禁运和技术封锁是如此重要!”

  这是一个逐梦的励志故事:一位民营企业家将个人梦、企业梦融入“中国梦”的生动实践。

  从一开始连碳纤维分子式也不会写的门外汉,到成长为碳纤维领域专家;他带领技术团队建成了国内最大的万吨碳纤维生产企业,一举打破发达国家的垄断和封锁,扭转了我国碳纤维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他研发的高性能碳纤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这个人就是连云港鹰游纺机集团有限公司、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张国良。

  产业报国进军碳纤维

  与其说张国良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不如说他是一个追梦的人,而这个梦就是产业报国,为国争光。

  1982年,张国良从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连云港纺织机械厂工作。作为厂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他潜心钻研业务,很快成长为技术骨干。

  1992年,在工厂经营不善、濒临倒闭之时,他临危受命担任厂长。硬是将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发展成为国内纺织机械行业的领头企业。

  1994年以后,纺织机械厂逐渐走上了稳定的发展道路,在财力和实力上具备了扩大规模的基本条件。1996年,连云港友谊服装厂由于亏损严重,濒临破产,张国良经过认真地分析后,决定兼并友谊服装厂。1999年,租赁经营了停产多年的连云港市第三毛纺织厂。2002年,张国良果断决策,收购重组原连云港市毛巾厂和连云港市第三毛纺织厂,投资新建连云港迎雁毛纺有限公司、连云港飞雁毛毯有限责任公司和鹰游立成毛绒公司。同时,他在企业进行二次改制,实现公司资本民营化,并以股本为纽带,把所有公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碳纤维进入张国良的视野是2005年3月,当时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国良到北京参加全国两会。会议期间,他从几位材料专家那里了解到碳纤维在国内发展的现状。碳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材料,由于其强度比钢大,密度比铝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和耐腐蚀性,被广泛用于航天航空、交通、医疗、纺织及国防等领域,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尤其在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领域更是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碳纤维是国家安全、武器装备急需的关键战略物资,掌握这项技术的少数国家长期实行技术封锁和垄断,导致碳纤维在我国市场始终供不应求,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发展。

  北京两会之后,张国良萌生了投身到碳纤维的产业化之路,改变我国在这一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在几十趟北上南下的调研中,张国良听到的全是专家们的反对声。有专家告诉张国良,国内一家企业上亿元砸下去连原丝的影都没有见到。张国良并没有因此而打退堂鼓,在他的眼中,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已远不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而是国家和民族之需,是为民族争气、为祖国争光之举。

  正如张国良写给时任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永顺的一首散文诗所言:“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我知道中国的军民产业对碳纤维的渴盼,打破西方国家禁运和技术封锁是如此重要!”

  2005年9月,张国良将自己效益颇丰的鹰游纺机集团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带着7000多万元现金,以门外汉的身份,一心扑在碳纤维事业上,在连云港郊外一片长满芦苇的盐碱滩上开始了产业化攻关。

  全身心投入科研攻关

  2005年9月29日,碳纤维项目正式立项,张国良对此称之为“九二九工程”。碳纤维攻关的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与调试几乎在以超常规的速度和时间进行着赛跑。张国良白天在现场与一线的技术人员、操作工一起探讨技术问题,晚上躺在床上梳理思路,凌晨三四点钟醒来不忍心给车间的技术人员打电话,就把自己的太太叫醒,给她讲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更主要是再理一遍思路,一早上班好与他们交流……每天都这样重复着。

  张国良几乎查遍了有关碳纤维的所有信息,记下3000多个主要工艺数据,每天读书十几个小时。他几乎找遍了国内所有研究过、试验过、接触过碳纤维的人,认真调研、虚心求教。

  在没有国内经验可以借鉴、国外技术又遭封锁的情况下,张国良及其团队完全凭借自己的摸索搭建起年产500吨碳纤维原丝生产线,并且开始试产。这是一个高分子化学反应过程,原料是易燃、易爆的物质,反应过程中如果有稍微地操作或控制不当,严重的会出现爆炸事故。这个充满希望也充满危险的启动按钮由张国良亲自按下,没有出现想象中最坏的情况,但是试生产的过程也并不成功,问题层出不穷。张国良和技术人员、工人们一起在生产线旁连续吃住了74天,解决了数不清的大小问题,终于生产出了合格的原丝。

  随着生产线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成熟度不断提升,2007年,中复神鹰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碳纤维;2010年,100吨T300级碳纤维规模生产,打破了发达国家对国内碳纤维市场的长期垄断。

  随着碳纤维技术的进步,张国良敏锐地意识到,发展干喷湿纺技术是今后碳纤维的主流。他果断地吹响了向T700以上级碳纤维进军的号角。

  为了尽快突破这一瓶颈,张国良再度亲自挂帅出征。“中国的新材料要想打一场翻身仗,想在碳纤维产业化的道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除了自主创新之外,没有别的路径可走!”“我们的创新是要敢于集成创新、敢于跳出书本去创新、敢于从实践中创新。”

  张国良认为,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候就是要打破常规,突破习惯性思维,另辟蹊径,说不定就能找到光明的前景。攻关,攻关,再攻关!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安装、自主调试,张国良几乎天天跟工程师们在一起,探讨产品、探讨技术。所有的工程设计、机械设计,每一条设备的安装,每一条工艺的制订,张国良都是直接的决策者和参与者。

  又经过了3年多的艰苦摸索和实验,中复神鹰立足自主创新,终于突破了干喷湿纺碳纤维的核心技术难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他们创新开发了大容量聚合与均质化原液制备技术,攻克了高强/中模碳纤维原丝干喷湿纺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PAN纤维快速均质预氧化、碳化集成技术,首次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生产体系。通过工艺和装备的集成创新,实现了高性能碳纤维高效生产,产品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成为我国首个,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攻克干喷湿纺工艺难题的企业,填补了国内以干喷湿纺工艺为代表的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技术的空白,打破了国外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2018年1月,《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这也是我国碳纤维行业所获得的最高奖项。

  目前中复神鹰已系统掌握了T700级、T800级千吨级技术和T1000级、M30级、M35级百吨级技术,碳纤维已实现批量市场供应,在国产碳纤维市场的占有率保持在50%以上,打破了国外高性能碳纤维垄断的市场格局,促进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发展。

  2019年5月13日,中复神鹰西宁公司年产两万吨高性能碳纤维及配套原丝项目在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甘河工业园正式动工。该项目是中复神鹰产业战略布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开拓新市场及延伸产业链的同时,还将作为上下游产业结构及产品联动的重要支撑平台,实现上下游产品导向性开发,助力国产碳纤维产业做优做强。

  勇担社会责任献爱心

  创业近30年,张国良带领企业从单一的纺机后整理企业迅速成长为拥有18家的集团,涉及鹰游纺机、飞雁毛毯、中复神鹰碳纤维、立成毛绒、金典纺织、神鹰碳纤维自行车、常州神鹰塑复合材料、神鹰复合材料、新立成纺织科技等众多领域,现如今,无论是收购还是新成立的公司,都尽显活力。

  一路走来,张国良不忘初心,本着对事业的执着热爱,对科技创新的不断追求,不断跃出人生新境界。

  与此同时,张国良也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荣誉。他先后担任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十一届江苏省党代表,第十二届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会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空天动力复合材料及应用委员会委员、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副会长、连云港市工程师协会会长等职务。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江苏省技术进步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重点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俄罗斯国家工程院“格里什曼诺夫”金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主持完成国家项目7项,取得系列创新成果。

  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张国良并没有骄傲,他时常思考如何反哺社会、回报社会,做好企业的同时,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他每年都会向连云港社会福利院捐款捐物,并经常带着职工去看望孤儿和老人;他每年都要资助50名贫困大学生;他每年春节都会向连云港市困难企业职工捐献资金。

  多年来,他先后用于资助贫困大学生、帮助困难职工、赈灾扶贫、捐赠社会福利事业、科技拥军、支持城市建设等物资近亿元。

  把帮助社会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看成自己的责任,他先后兼并盘活三个国有破产企业,安置了近2000名下岗职工。他带领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汶川、玉树、定西地震中,第一时间安排把救灾物资运送到灾区。在扶危救困、助学修路、支持国防建设、公益环保等方面累计捐款捐物近5000万元。

  张国良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深受鼓舞!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使命感,要始终将企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我将继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踏上新征程,同时期盼着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和我一道儿扛起这一份沉甸甸的国家责任。”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