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新闻中心
致力于尖端装备的现代化与高新材料的产业化

《新华日报》评论:为梦想奋斗,就有希望和未来

2013-11-18 字号

  张国良(左一)与员工交流技术

  


  从一家濒临倒闭的国有小厂,到成为纺织机械行业的领头雁;从传统的机械制造行业,到占领新材料碳纤维行业的制高点——张国良创造了一个传统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不断转型升级实现凤凰涅槃的传奇,更证明了一个道理:传统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力量。只要敢于为了梦想奋斗,就有希望和未来。

  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赢得生机和活力,必须走转型升级之路,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来赢得市场竞争力。张国良所在的小厂起初是一家麻纺机械厂,他当厂长后毅然转向生产纺织后整理设备,并亲自带人搞研发,终于生产出可替代进口的第一台烫光机,填补了国内空白,也让企业起死回生。他收购陷于困境中的毛巾厂,升级转向生产毛毯,并通过轧花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创新赢得了市场,最终成为行业龙头。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其中,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至关重要。张国良起初并不是碳纤维方面的行家里手,在他刚刚接触碳纤维时,我国对于碳纤维的研究已达40多年,各单元技术虽然在实验室已趋成熟,但却始终不能实现产业化。张国良借助各方面科研力量,发挥企业“集成环节”作用,通过集成创新,不仅攻克了道道技术难关,而且成功实现了碳纤维的产业化。他的企业也迅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碳纤维生产企业,为国防和军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推动科技进步,实现产业报国,需要激情和梦想,需要我们为了梦想而埋头苦干、不懈实干。“我在实现一个梦想\我被梦中的激情所燃烧\做出中国人自己的碳纤维……”这是张国良当年给省科技厅打报告申请立项时写下的散文诗。正是这个梦想,让他以创业者的激情,投身到“碳纤维”这个未知的神秘领域。为了梦想,他几乎访遍了国内曾经研究过、实验过碳纤维的人。没有生产设备可参照,没有工艺流程可借鉴,他就带着人自己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调试输送管堵塞了,他和工人昼夜不停歇地一点点抠通;纤维质量不理想,他带着技术人员在车间里硬是熬了一个多月才出来。由此可见,梦想之花的绽放,永远离不开汗水的浇灌。

  从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跨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为灾区、部队等捐款捐物,到关心职工物质文化生活,张国良的创业激情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新时期江苏精神,其成功实践带给我们多重启示。其中最激励我们的就是,只要有梦想有追求,任何一家企业都能通过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我们面临着难得的时代机遇,也肩负着历史的发展使命。全省上下尤其是企业家们,要像张国良那样,怀揣梦想勇于追求,积极把握时代机遇,更加自觉主动地加强自主创新,把更多资金投向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转型升级中赢得发展的新空间,为谱写中国梦江苏篇章而砥砺奋斗。(《新华日报》评论员文章)